髌脚
拼音bìn jiǎo
注音ㄅㄧㄣˋ ㄐ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砍去膝盖骨及其以下部分的一种酷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 司马喜 髕脚於 宋 ,卒相 中山 。”
(2).泛指砍断脚。 清 吴伟业 《海狮》诗:“迴膓縈锁甲,髕脚怨刀钱。”
基本含义
- 指行走时两腿不协调,一腿向前,一腿向后。
详细解释
- 比喻做事不协调,不统一。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团队或个人工作中缺乏协调配合,各自为政。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一个人名叫髌脚,他行走时两腿不协调,一腿向前,一腿向后。后来,人们用“髌脚”来比喻行动不协调的事物或人。
成语结构
- 主体词是“髌脚”,没有其他部分。
例句
- 1. 这个团队工作效率低下,总是髌脚,没有统一的方向。2. 他们之间缺乏沟通,总是髌脚,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髌脚”想象成一个人行走时两腿不协调的样子,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加深记忆效果。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等,拓宽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桌一起做作业,但我们总是髌脚,互相不配合。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合作项目,有些同学不积极参与,整个团队髌脚。3. 高中生:学校的学生会活动,各个部门髌脚,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4. 大学生:我们小组合作的研究项目,由于各自为政,整个团队髌脚,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