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滞
拼音qū zhì
注音ㄑㄩ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久居下位。《北齐书·段荣传》:“诸人膝行跪伏,称觴上寿,或自陈屈滞,更请转官。” 南朝 陈 徐陵 《右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君非屈滞,岂可相期?”
(2).指久居下位之人。《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
(3).形容语言艰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比復商略三史,探颐百家,谈 老 庄 之奥区,披《风》《雅》之絶旨,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 华 无不应声屈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果而有娠,母忽聪明,高论剧谈,言无屈滞。”
基本含义
- 指思想、情感受挫,无法顺畅流畅。
详细解释
- 屈滞是由“屈”和“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思想、情感等受到挫折或阻碍,无法顺畅流畅的状态。它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低落、思维受限或事情进展缓慢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屈滞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心情、思想或工作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遇到困难、学习进展缓慢、情感受挫等情况。例如,当一个人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感到心情低落时,可以说他的心情很屈滞。
故事起源
- 《汉书·霍光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霍光是汉朝的重要官员,他对待下属非常苛刻,要求他们办事效率高、思维敏捷。有一次,他派遣一个官员办事,结果官员办事不力,进展缓慢。霍光很生气地说:“你这样办事,思维屈滞,怎么能胜任重任呢?”从此,屈滞成为了用来形容思维受限、进展缓慢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屈滞由两个形容词性的汉字组成,形容词“屈”表示扭曲、受阻,形容词“滞”表示停滞、不流畅。
例句
- 1. 他最近遇到了很多困难,心情很屈滞。2. 由于思维屈滞,他的创作进展缓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屈滞”与“心情低落、思维受限”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形象的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情感、思维、进展等相关的成语,例如“愁眉苦脸”、“思绪万千”等,可以加深对屈滞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上课的时候心情低落,觉得思维很屈滞。2. 初中生:最近学习很吃力,思维有些屈滞,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时候会感到心情屈滞,但我会努力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