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麈论在词典中的解释
zhǔlùn

麈论

拼音zhǔ lùn

注音ㄓㄨˇ ㄌ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高论。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十三:“前过 常州 ,快聆麈论,得慰积怀。”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吴徵君农祥》:“於是得共啣巵酒,细叨麈论,酣醉耳热,復为刻烛联吟。”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言论、评论如同麈之鸣叫,声音高亢而不实际,缺乏真实的根据和依据。

详细解释

  • 麈指一种传说中的獐类动物,传说中它的叫声高亢而不实际。麈论比喻言辞高亢、夸大其词、缺乏真实根据的评论和言论。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评论、议论某事时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缺乏真实依据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他人言辞过激、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听到麈的叫声后,对麈的叫声进行了夸大其词的评论。这个故事被引申为形容言辞夸张、缺乏真实依据的评论,从而形成了成语“麈论”。

成语结构

  • 麈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评论简直就是麈论,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2. 这个论文的结论缺乏实证依据,简直就是一篇麈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麈的叫声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评论某事时,声音高亢而不实际,就像麈的叫声一样夸大其词。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言辞夸张、缺乏真实依据的成语,如“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里充满了麈论,完全没有实际的事实依据。2. 初中生:老师批评他的演讲稿太夸张,充满了麈论。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缺乏实证依据,充满了麈论。4. 大学生:他的论文写得充满了麈论,完全没有实际的研究结果。5. 成人:他的评论简直就是麈论,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拆字解意

麈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