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断事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shì

断事

拼音duàn shì

注音ㄉㄨㄢ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决断事情。《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王融 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於此。”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士人懦葸,不能断事,一切皆女代为之。”

基本含义

  • 指断定事情的真相或处理事情的结果。

详细解释

  • 断事是由动词“断”和名词“事”组成的成语,意为断定事情的真相或处理事情的结果。它强调能够明确判断和处理事情,不拖泥带水,果断决策。

使用场景

  • 断事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或事件时果断决策、果断行动的情况。例如,在紧急情况下,领导需要迅速断事,做出明智的决策。断事也可以指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深思熟虑,做出明智的决策。

故事起源

  • 断事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晏婴的官员,他在处理一起争议案件时,非常果断地做出了公正的判断,使得争议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件事情传扬开来,人们为了纪念晏婴的果断决策,便创造了成语“断事”。

成语结构

  • 断事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可以很容易记忆。

例句

  • 1. 领导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断事,做出明智的决策。2.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深思熟虑,不要草率断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断事”与“果断决策”联系起来记忆。断事强调果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断事”与“果断决策”之间的关系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断事相关的成语,如“断章取义”、“断袖之癖”等,以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喊停了游戏时间,我们都觉得很不公平,但是老师断事是对的。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因为天气突然变坏,老师果断地决定取消活动,保证同学们的安全。3. 高中生:在学校的学生会选举中,班长候选人能够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给同学们留下了果断断事的印象。

拆字解意

断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