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通德在词典中的解释
tōng

通德

拼音tōng dé

注音ㄊㄨㄙ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共同遵循的道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隋书·高熲苏威传论》:“然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

基本含义

  • 指人品高尚,道德行为得体,德行光明。

详细解释

  • 通德是由“通”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意为通达、通顺;德,意为道德、品德。通德一词表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为得体,德行光明。

使用场景

  • 通德一词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或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得体,德行光明。可以用于表扬他人的善行,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和自我反省。

故事起源

  • 通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二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有一位叫做管仲的贤臣,他的品德高尚,深受人们的敬重和赞美。管仲曾经说:“吾闻之,通则不独,德则不佚。”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达,就不会孤立;一个人如果有德行,就不会堕落。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通德”,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为得体,德行光明。

成语结构

  • 通德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通德的人,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2. 这个社区的居民都很通德,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通”字和“德”字分别与“通达”和“德行”联系起来进行记忆。通达表示通顺,德行表示道德,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其他成语,了解更多关于品德和道德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通德的好同学,总是乐于助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那些通德的人学习,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3. 高中生:通德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相处。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通德,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拆字解意

通德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