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拔树撼山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ùhànshān

拔树撼山

拼音bá shù hàn shān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比喻力量巨大,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详细解释

  • 拔树撼山是一个用来形容人们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成语。拔树撼山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下,但是山挡住了他家门前的阳光,使得愚公的家人生活困难。于是,愚公决定拔起山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拔起了山。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坚定的信念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使用场景

  • 拔树撼山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面对困难时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可以用在鼓励、激励他人的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的过程。

故事起源

  • 拔树撼山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列子·汤问》中,后来被广泛流传和传颂。

成语结构

  • 拔树撼山由四个汉字组成,形式为“拔树+撼山”。

例句

  • 1. 他的毅力就像是拔树撼山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这个团队拥有拔树撼山的精神,他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拔树撼山”与愚公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愚公拔起山的场景,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以及其他与坚定信念和毅力相关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愚公一样,拔树撼山,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2. 初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有拔树撼山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备考。3. 高中生:拔树撼山的精神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动力,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拆字解意

拔树撼山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