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唇摇舌
拼音gǔ chún yáo shé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gǔ chún yáo shé ㄍㄨˇ ㄔㄨㄣˊ ㄧㄠˊ ㄕㄜˊ
鼓唇摇舌
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五灯会元·育王振禅师法嗣·岳林真禅师》:“劫劫波波,未肯归家稳坐。鼓唇摇舌,宛如鐘磬笙竽。”《封神演义》第九四回:“这匹夫敢于众诸侯之前鼓唇摇舌,説短论长,又吒辱不才,情殊可恨。”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大声高亢,言辞激烈,态度强硬。
详细解释
- 鼓唇摇舌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声音洪亮,语气激烈,态度强硬,通常表示争辩或争执时的表现。这个成语中的“鼓唇”指说话时嘴唇张开得大而饱满,而“摇舌”则表示说话时舌头的动作很活跃。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争论激烈,言辞激烈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辩论、争执、争吵或辩驳时的表现。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一段话:“故君子鼓唇而摇舌,以发其辞。”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们说话时要鼓起嘴唇,摇动舌头,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后来,这句话中的“鼓唇摇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慷慨激昂的样子。
成语结构
- 鼓唇摇舌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的“鼓唇”和“摇舌”都是动作的方式,表示说话时的状态。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鼓唇摇舌,声音震天响。2. 两人为了争论这个问题,鼓唇摇舌,争得面红耳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激烈争论时,嘴唇张开得大而饱满,舌头活动得很快,发出声音,形成了“鼓唇摇舌”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学习这个成语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辩论文化和辩论技巧,以及如何在争论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玩游戏时,为了争夺胜利,鼓唇摇舌地争吵了起来。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为了提出自己的意见,纷纷鼓唇摇舌地发表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选手们争相鼓唇摇舌,展示自己的辩论能力。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鼓唇摇舌地辩论着各自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