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慢跑干部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npǎogàn

慢跑干部

拼音màn pǎo gàn bù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慢跑干部 - 名词由来

    浙江省遂昌县对因为在例行的届中考察或年度考核、重点工程项目考核中排名倒数的9名干部(3名正科级,6名副科级), 被要求进入“后进干部培训班”学习。“下岗”后,他们被要求参加为期3周的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是县委书记葛学斌亲自安排的,包括“十个一”: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软环境建设讨论活动、进行一次勤政廉政教育、走一次红军路等。培训班结束后,9人的岗位被重新安排:3名正科级干部转岗,4名副科级干部被安排到重点工程锻炼一年;排在末尾的两人改任非领导职务。

    这是遂昌县领导干部退出机制试点中的一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已成为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干武东告诉记者,从2001 年起,浙江各地就对不称职干部采取了多种办法予以调整,进入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回炉”就是其中之一。自2008年以来,浙江省已调整不称职干部374人。

    7月,在浙江省委组织部召开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上,新闻发言人吴顺江指出,“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是浙江省今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

    这一制度的最初尝试是从基层开始的。早在1996年,浙江宁海县就开始了探索。宁海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干部调整考核机制———“扣分制”。就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要被扣分一样,当地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或在考核中成了落后的“慢跑干部”,也要被扣分。3年内累计扣分达到7分的,就必须递呈辞职书。宁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能迭说,扣分制就像“刹车”,可以防止领导干部官德下滑。这一做法也改进了干部辞职标准,使干部“退出”有了一个“软着陆”。实行扣分制以来,宁海县共有39名领导干部被扣分,11名领导干部辞职退出。“今后将尝试领导干部问责制,不断加大不胜任干部退出力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王能迭告诉记者。

    在遂昌县,不称职的干部会像黄彤兴一样,先免去或暂停现任职务、进培训班,然后进行岗位调整。培训班出来后如果表现良好,仍然可以得到提拔。遂昌县党校原副校长李明就曾有过类似经历。2002年他因考核不合格被降职,但4年后,因工作努力,他又被提任为县旅游局党组书记。

    另一些地区走得更远。从2001年起,浙江温岭制定了领导干部辞职的13条标准,由此拉开了浙江省干部辞职制探索的序幕。短短几年间,温岭共有40多名各级干部辞职,39名干部待岗。

    “正是这些探索使浙江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的雏形,”干武东向记者介绍,“具体包括严格任期制,让到龄的干部退出;落实审计制,让不廉洁的干部退出;推行评议制,让群众不满意的干部退出;实行淘汰制,让拖后腿的干部退出;完善考核制,让能岗不相适的干部退出;建立问责制,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退出。”

基本含义

  • 指工作效率低下的干部,形容工作慢吞吞、拖拖拉拉。

详细解释

  • 慢跑干部是由“慢跑”和“干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慢跑”指的是慢慢跑步的动作,而“干部”指的是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慢跑干部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工作效率低下的干部,指其工作缓慢、拖延,不积极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工作效率低下、拖拉拖泥带水的干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工作慢吞吞、拖拖拉拉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拖延处理事务的干部。可以在工作场合、教育场景、社会评论等多种语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

  • 慢跑干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由于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拖延处理事务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批评和警示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人们创造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慢跑干部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领导是个慢跑干部,工作效率太低了。2. 他一直拖拖拉拉,真是个慢跑干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慢跑干部”与工作效率低下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干部在慢慢跑步,无精打采地处理工作,从而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敷衍塞责”、“拖泥带水”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的班长老是慢跑干部,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一些学生会干部经常懒散敷衍,真是慢跑干部。3. 高中生:有些老师上课总是拖拖拉拉,真是慢跑干部。4. 大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处理事务时总是拖延,被大家戏称为慢跑干部。

拆字解意

慢跑干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