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木
拼音dāi mù
注音ㄉㄞ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痴呆麻木。 王鲁彦 《清明》:“我呆木地站着,心在辘辘地跳动。” 沙汀 《困兽记》十二:“但他显得呆木的笑着,不知道发作好呢,或者按捺下去。”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呆滞、木讷、无生气。
详细解释
- 呆木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缺乏活力、表情呆滞、无法动弹或思考。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状态或表情,通常带有贬义,表示这个人缺乏灵气、机智或反应迟钝。
使用场景
- 呆木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的状态,例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反应的人,或者在聚会上没有参与活动的人。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如一幅画作或一件艺术品缺乏生气、无法引起共鸣。
故事起源
- 呆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中,木雕师傅常常会用木头雕刻出各种形状的雕像或器物。如果一个木雕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它会给人一种有灵气的感觉。相反,如果一个木雕作品缺乏生气、呆板无趣,那么人们就会形容它为“呆木”。
成语结构
- 呆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呆”表示呆滞、愚笨,而“木”表示木头、无生气。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一直坐在那里,像个呆木一样,没有说一句话。2. 这幅画看起来像是一块呆木,完全没有表达出任何情感。3. 她的表演让人感到呆木,完全没有吸引力。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呆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木头雕像,它没有表情,没有生气,像一块呆滞的木头。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呆木类似的成语,如呆若木鸡、木讷寡言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呆滞或无生气状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像个呆木,从来不参加任何活动。2. 初中生:老师提问时,他一直呆木着,没有回答问题。3. 高中生:她的表演完全没有感染力,像个呆木一样,观众无法产生共鸣。4. 大学生:他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像个呆木一样,没有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