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勑
拼音zhào lài
注音ㄓㄠˋ ㄌ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詔敕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发布诏书或勑令,表示命令或指示。
详细解释
- 诏勑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诏意为皇帝发布诏书,勑意为皇帝发布勑令。诏勑合在一起,表示皇帝的命令或指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权威的命令或高层领导的指示。
使用场景
- 诏勑一词通常用于形容权威的命令或领导的指示。可以用在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描述领导下达的重要决策或指令。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的命令或指示具有强制力或权威性。
故事起源
- 诏勑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发布诏书和勑令来传达自己的意愿和命令。这些诏书和勑令具有强制力,必须被遵守和执行。因此,诏勑成为一个形容权威和命令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诏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领导发布了一份诏勑,要求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2. 学校校长发布了一份诏勑,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诏勑与皇帝发布命令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持诏书和勑令,高高在上地发布命令。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和官员的职责,可以更好地理解诏勑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布了一份诏勑,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完成作业。2. 初中生:市长发布了一份诏勑,呼吁市民节约用水。3. 高中生:校长发布了一份诏勑,要求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 大学生:公司总经理发布了一份诏勑,要求员工们加强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