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备举在词典中的解释
bèi

备举

拼音bèi jǔ

注音ㄅㄟˋ ㄐ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具备并实行。《礼记·乐记》:“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孔颖达 疏:“能备具举行仁义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情欲也。”
    (2).详细列举。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况使司税额,悉以正名,幸当职司,敢不备举。” 谢觉哉 《艰险拿来足踩平》:“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备举的事业,都有较切实和详细的规定。”
    (3).谓兼容并包。 明 王廷相 《<何大复先生集>》序:“遐追 周 汉 ,俯视 六朝 ,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基本含义

  • 备选、备案

详细解释

  • 备举是指事先准备好备选的人或事物,等待选择或备案。它强调在需要的时候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使用场景

  • 备举常用于形容在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提前准备备选人员或备份物品的情况。也可用于指准备备案或备选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

  • 备举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古代官员在选拔人才或决策时,往往会提前备选一些人或事物作为备选方案。这样一来,无论何时何地需要,都能及时选择或备案。因此,备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官场策略和智慧。

成语结构

  • 备举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备”和“举”。其中,“备”表示准备,备选的意思;“举”表示选择,举荐的意思。

例句

  • 1. 在选拔人才时,我们要提前备举一些有潜力的候选人。2. 这个项目有很多风险,我们需要备举备选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备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官员,面临重要决策时,提前准备备选人员或备份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备举相关的成语,如备选、备案、备用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官场智慧和策略,以及古代官员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备举备选的答案,以备考试时不会忘记。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要选举班长,大家都在备举备选的候选人。3. 高中生:为了应对大学入学考试,我提前备举备选了几所心仪的大学。4. 大学生:找工作时,我准备了多份简历,以备不时之需。5. 成年人:在购买房屋时,我备举了几个备选的房源,以便做出最好的选择。

拆字解意

备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