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格式
拼音lǜ lìng gé shì
注音ㄌㄩˋ ㄌㄧㄥˋ ㄍㄜ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代法律的表现形式。律是当代法典,规定罪名和刑罚;令是皇帝的命令,规定贵贱等级等重要制度;格是规定官吏的办事规则;式是规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律、令创始于 秦 代,格、式创始于 东魏 、 西魏 ,至 唐 代四种并行。《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於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
基本含义
- 指按照规定的格式、程序进行办事,不得随意变动或违背规定。
详细解释
- 律令格式是指按照法律或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办事,不得随意变动或违背规定。它强调了对规定和程序的遵守,以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和公正性的实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公务、事务或法律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强调遵守规定和程序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律令格式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政府机构和法律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规定和程序,以确保公正和公正的实施。这些规定和程序被称为律令格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管理和治理工具。
成语结构
- 律令格式是由“律”、“令”、“格式”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律”指的是法律或规章制度,“令”指的是命令或规定,“格式”指的是规定的形式或程序。
例句
- 1. 我们必须按照律令格式进行办事,不能随意变动。2. 在公司的管理中,必须遵守律令格式,确保公平公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律令格式”与“遵守规定和程序”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法庭或政府机构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程序来进行办事,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律令格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法律和政府机构是如何管理和治理社会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按照律令格式完成作业,不能随意改变。2. 初中生:在学校的组织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守律令格式,确保公平公正。3. 高中生:在考试中,我们要按照律令格式答题,不能违反规定。4.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我们要遵守律令格式,确保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