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大蒜
拼音kāi yuán dà suà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开原大蒜kāi yuán dà suàn
开原大蒜的起源
开原大蒜主要产于长白山脉开原老城镇金钱河一带,此地土质肥沃,所产大蒜品质最佳,种植历史已达300年以上。
开原大蒜的优势
一、口味优势
开原大蒜源于胡蒜,皮色红紫,辛辣味浓,具有个大、瓣少、粘度大等特点。
二、营养优势(药用价值)
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每100克鲜蒜头中含水70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糖类23克、热量111千卡。开原大蒜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含有硫化丙稀等成份,能帮助清除积存人血管中的脂肪,减少心脏病发作,降低胆固醇等作用,198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因开原处于长白山末梢,气候的独特性、肥沃的黑土地,才能生长出独一无二的优质大蒜。是其他品种的大蒜所代替不了的。
三、产量优势
开原大蒜产量高、效益好、蒜头横径4—5厘米,纵径3.5—4.5厘米,单头重30—40克,大蒜亩产均在500 公斤以上,最高达900公斤。亩产蒜台200公斤,亩产值可达1000元,每亩地可获纯利700余元。开原每年大蒜总产量可达300多万公斤。
四、绿色优势
开原大蒜的种植有着优良的种植传统,不上化肥,不用农药,全部由有机肥为主,并且大蒜均为往年秋冬季种下,经过一个寒冬,来年春天6月份收获,就因为这样优良独特的种植方式和气候环境,才造就了口味香醇营养丰富、五公害的开原大蒜。
开原大蒜的销售
“开原蒜”是开原市的传统名牌,近年来,开原市通过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式,使农民种植大蒜这一传统产业加速向优势经济产业转变。目前,该市大蒜已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年出口量达80万公斤。
随着该项产业的加快发展,开原大蒜产业已形成了以老城街道为中心的大蒜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几年,该市主要打造和推广了绿色无公害品牌,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推广了以优质农家肥、大蒜专用肥、生物有机肥为主,并少施氮肥,少打农药。在栽培模式上推广了机械整地、起垄和作畦,采用大垄稀植分级栽培,千方百计提高大蒜产量。1996年该市成功申报了开原刘二爷大蒜商标品牌, 2000年又荣获省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目前开原大蒜基地种植面积达一万亩,总产量750万公斤,单项人均纯收入实现627元。每年7月,开原大蒜便开始陆续上市销售,除了在国内市场看好外,还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事前有所准备,思虑周全,能够应对各种情况,不会被突发事件所困扰。
详细解释
- 开原,指在事前进行准备;大蒜,指具有辟邪、驱邪、辟疫的作用。成语中的“开原大蒜”比喻人们在事前做好准备,思虑周全,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不会被困扰。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不会被困扰,有应对的措施和准备。
故事起源
- 成语“开原大蒜”最早出现在明代张溥的《东北记录》一书中。据说,明朝时期,辽东地区的开原县常年受辽东虎的侵害,居民为了驱赶虎威,常常在家门口种植大蒜,以求辟邪。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在事前做好准备,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他总是能够开原大蒜,沉着应对。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有经验,遇到问题能够开原大蒜,不会慌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大蒜的辟邪作用,想象一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像大蒜一样能够驱邪,做好准备。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准备、应对相关的成语,如“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参加考试前,会提前复习,开原大蒜,不会紧张。2. 初中生:我参加比赛前,会做好充分准备,开原大蒜,不会被压力困扰。3. 高中生:我申请大学前,会提前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开原大蒜,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4. 大学生:我找工作前,会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和面试技巧,开原大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