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角戏
拼音dǐ jiǎo xì
注音ㄉㄧˇ ㄐㄧㄠˇ ㄒ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角抵戏。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禅虚寺》:“有羽林 马僧相 善觝角戏,掷戟与百尺树齐等;虎賁 张车渠 掷刀出楼一丈。”亦省称“ 觝戏 ”。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又令试觝戏, 仓龙 ( 富仓龙 )等亦不利。独 五千 ( 冯五千 )胜之,十万之众,为之披靡。”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朝廷以觝戏愚北卤,信有之矣。”参见“ 角抵戏 ”。
基本含义
- 指两个人争吵、争斗,互不相让,不肯退让。
详细解释
- 抵角戏源于戏曲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即两个演员分别扮演公牛和母牛,用头互相对抵,力争上风。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人在争斗中都不肯退让,坚持己见。形象地表达了争斗的激烈和顽固。
使用场景
- 抵角戏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在争吵、争斗中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两个人在争论问题、争夺利益、争夺权力等方面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抵角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杨氏家训》中。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思想家,他用“抵角戏”来形容两个人争斗不休,互不相让的情景。
成语结构
- 抵角戏的结构是“抵角+戏”,其中,“抵角”表示两个人互相对抵,争斗;“戏”表示戏剧表演,引申为比喻。
例句
- 1. 他们两个在会议上抵角戏,争论了一个下午。2. 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问题一直在抵角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两个公牛用头对抵,力争上风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抵角戏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争斗、争吵相关的成语,如“尔虞我诈”、“针锋相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两个同学在抵角戏,争夺最后一张糖果。初中生:班上两个同学在抵角戏,争论了一节课的问题。高中生:两个政治家在抵角戏,争夺国家的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