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吏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

吏书

拼音lì shū

注音ㄌㄧ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1).官府的文书。《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孙休 即位,与 张布 谋,欲诛 孙綝 , 布 曰:‘ 丁奉 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指吏部尚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其( 汪鋐 )长西臺位统均,又以吏书兼兵书,皆 永嘉 力也。”
    (3).指秘书之类人员。 吴晗 《反对繁文》:“第三要亲自动手,要官自作稿,不可假手吏书。”

基本含义

  • 指官吏的文书、文件。比喻官吏的职权和权力。

详细解释

  • 吏书是指官吏所用的文书,包括公文、奏章、文牍等。吏书所包含的文字内容往往涉及到行政管理、政治决策等方面,是官吏履行职务的重要工具。

使用场景

  • 吏书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官吏的职权和权力。也可用于描述现实生活中政府官员的工作文书。

故事起源

  • 吏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在古代,官吏担任政府职务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吏书成为了他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象征着他们的权力和职责。

成语结构

  • 吏书是一个名词性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手中的吏书代表着他的权力。2. 这份吏书记录了政府的决策和行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吏书,象征着他的权力和职责。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以及官吏在政府中的职责和权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忘记带吏书来上课了。2. 初中生:政府官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吏书。3. 高中生:吏书记录了政府的重要决策和行动。4. 大学生:他手中的吏书代表着他的职权和权力。

拆字解意

吏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