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蔑有在词典中的解释
mièyǒu

蔑有

拼音miè yǒu

注音ㄇㄧㄝ ˋ ㄧ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没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国蔑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国之於人材何国蔑有。”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基本含义

  • 一无所有,完全没有。

详细解释

  • 蔑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一无所有,完全没有。它表示没有任何东西或财产,形容非常贫穷或一文不值。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财产、才华或地位等方面非常贫乏,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事物的价值或意义非常低微。

故事起源

  • 关于蔑有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如《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蔑有其蔑”,形容一个人一无所有。

成语结构

  • 蔑有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蔑”是动词,意为“轻视、看不起”,“有”是动词,意为“拥有、具备”。

例句

  • 1. 他一无所有,可以说是蔑有财产。2. 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常微小,可以说是蔑有价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蔑有”与“没有”相对应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蔑”字与“轻视”联系起来,表示对某事物的轻视和忽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贫穷和价值相关的成语,如“一贫如洗”和“无价之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无所有,连一本书都没有。2. 初中生:这个游戏太无聊了,玩一会儿就蔑有意思了。3. 高中生:他虽然名声在外,但在实际上却蔑有真才实学。

拆字解意

蔑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