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森纚在词典中的解释
sēn

森纚

拼音sēn lí

注音ㄙㄣ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下垂貌。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戴翠毛以表弁,垂緑蕤之森纚。”

基本含义

  • 形容树木茂密、繁多。

详细解释

  • 指树木丛生,林木茂盛。形容树木繁密、丰茂。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树木茂密的景象,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丰盛、繁多。

故事起源

  • 成语“森纚”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篇古代文献中。这篇文献记载了当时齐国的一个故事。公元前542年,齐国的僖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庄公继位,但是庄公并不善政,国家逐渐衰落。在庄公的统治期间,有一次他巡视国内,看到国内的山林茂盛,树木繁多,于是他感叹道:“森纚之国,何以加茂?”意思是说,国家的山林如此茂盛,还需要做什么来进一步增加树木的繁茂呢?这个故事中的“森纚”一词,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演化成了成语,用来形容树木茂密、繁多的景象。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片森纚的森林是个天然的氧吧,空气清新宜人。2. 这座城市的公园里,绿树成荫、森纚蔽日,非常美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木,形成一个森纚。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树木有关的成语,例如“树大招风”、“杨柳依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森林里有很多棵树,森纚非常茂密。初中生:这座城市的公园里有一片森纚的树林,非常适合散步。高中生:在这片森纚的森林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大学生:这个国家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一片森纚。

拆字解意

森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