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鼓颡在词典中的解释
sǎng

鼓颡

拼音gǔ sǎng

注音ㄍㄨˇ ㄙ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鼓框架。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卷三:“ 始兴郡 山阳县 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名为圣木。 秦 时伐此木为鼓顙。鼓顙成,忽自奔逸,北至 山阳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勇敢、有胆量。

详细解释

  • 鼓:鼓励、激励;颡:额头。鼓颡意为鼓励自己,振作精神,增强勇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或艰难时,能够自我鼓励,增强勇气,不畏困难。

故事起源

  • 鼓颡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故事中,齐国的襄公因为受到了敌对国家的侵略,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襄公召集了齐国的大臣们开会商讨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退守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一个叫做晏婴的大臣站了出来,他鼓励襄公说:“臣闻得胜不鼓,而受敌者鼓;士有勇而无谋,可与共赴大难。”他用这个比喻来表示在困难面前,应该鼓励自己,增强勇气,不畏困难。从此以后,鼓颡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鼓颡挺过来。2. 在比赛中,他鼓颡一下,决定全力以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鼓颡”联想为一个人用手鼓励自己的额头,表示鼓励自己、增强勇气。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勇气、鼓励相关的成语,如“壮志凌云”、“奋发图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鼓颡,勇敢地面对考试!初中生:在竞赛中,我们要鼓颡,争取取得好成绩!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鼓颡,坚持到最后!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压力很大,我们要鼓颡,积极寻找机会!

拆字解意

鼓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