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帑
拼音dào tǎng
注音ㄉㄠˋ ㄊ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盗窃库藏。《清史稿·王弘祚传》:“﹝ 康熙 ﹞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
基本含义
- 指盗窃公家财物或公款。
详细解释
- 盗帑是指盗窃公家财物或公款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盗窃公款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行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贪图私利、不择手段地获取公共财物的人。
使用场景
- 盗帑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但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违法行为或贪污腐败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官员滥用职权、侵占公款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盗帑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明确的故事。但它源自古代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盗窃公款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成语结构
- 盗帑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官员被揭发盗帑,最终被判刑。2. 贪污腐败的现象严重,盗帑行为屡禁不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盗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偷偷走了公共财物,这就是盗帑的意思。
延伸学习
- 1. 盗窃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引起我们的警惕。2. 在公共事务中,我们应该保持廉洁,不参与任何盗帑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被发现在学校里盗帑,被老师严厉批评了。2. 初中生:我们要警惕那些企图盗帑的人,共同维护公共财产的安全。3. 高中生:政府要加强监管,防止官员盗帑行为的发生。4. 大学生:盗帑行为是社会的毒瘤,我们要积极参与反腐斗争。希望以上关于“盗帑”成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