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锢弊在词典中的解释

锢弊

拼音gù bì

注音ㄍㄨˋ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积重难返的弊端。錮,通“ 痼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严饬里胥》:“力除錮弊,概与更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诸大臣膺兹重任,尤宜共矢公忠,精白乃心,力除錮弊,以谋国利民福。”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基本含义

  • 指政治或制度上的顽固保守,无法改变或解决问题的现象。

详细解释

  • 锢弊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锢指束缚、固守,弊指弊端、弊病。锢弊形容政治或制度上的顽固不化,无法改变或解决问题的现象。它指的是一种顽固保守、不思进取的状态,常常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使用场景

  • 锢弊一词常用于描述政治体制、组织机构或思想观念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的现象。它可以用来批评某个固执守旧的政策、制度或观念,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及时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故事起源

  • 锢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故事讲述了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有一次他听说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认为可以改善国家的状况,于是派人前去征求意见。然而,那些官员却坚持保守,不愿改变原有的制度,导致国家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刘邦为此感到非常失望,便用了“锢弊”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固守不变的现象。

成语结构

  • 锢弊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锢”表示固守、束缚,名词“弊”表示弊端、弊病。

例句

  • 1. 这个组织因为锢弊保守,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2. 这个国家的锢弊思维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锢弊这个成语与“固执不变”、“停滞不前”等词语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政治或制度上的顽固保守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了解历史上因为锢弊而导致国家衰落的案例,以及当代社会中如何避免锢弊现象的发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被锢弊思维束缚住。初中生:锢弊的观念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开放思维。高中生:政府应该打破锢弊,推动改革,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锢弊的体制制约了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制度。

拆字解意

锢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