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惮慑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nshè

惮慑

拼音dàn shè

注音ㄉㄢˋ ㄕ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畏惧。《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鲜卑 数犯塞, 膺 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声如洪钟,见者惮慑。”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藉曰竟无其人,而令船主有所惮慑,稍止酒以自念其职,则犹或可以图存於万一。”
    憚慴:恐惧。 宋 叶适 《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帅负其能,僚吏惮慴。公约以中道,常屈而改为。”

基本含义

  • 害怕、畏惧。

详细解释

  • 惮慑是指因为害怕而产生畏惧心理。它强调人们在面对威胁、压力或困难时,表现出心生畏惧、不敢行动的状态。

使用场景

  • 惮慑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强大的力量、威胁或困难时,人们因为害怕而不敢采取行动,退缩或屈服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群体或国家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惮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据说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提出了“势惟守德,德胜势”这个观点,强调道德的力量胜过权势。这个观点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来人们根据董仲舒的思想创造了“惮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道德力量而产生的畏惧。

成语结构

  • 惮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惮”表示害怕、畏惧,“慑”表示害怕、畏惧的状态。

例句

  • 1. 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丝毫惮慑,勇往直前。2.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感到惮慑,不敢轻易挑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惮慑”记忆为“害怕被蛇咬”,即“蛇”代表害怕的对象,而“咬”代表畏惧的状态。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惮慑”有关的成语,如“畏缩不前”、“胆怯不前”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惮慑”相反的成语,如“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感到惮慑,不敢做出错误。2. 初中生: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丝毫惮慑,勇敢地解决了问题。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没有被惮慑住,努力学习并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面对就业的竞争,很多人感到惮慑,不敢尝试不同的工作机会。

拆字解意

惮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