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尿不湿一代在词典中的解释
niàoshīdài

尿不湿一代

拼音niào bù shī yī dài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尿不湿一代是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婴儿逐渐开始使用纸尿布之后生长的一代人。它一面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尿布的烦琐提供了服务;另一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时间,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泄的可能。“尿不湿”的逐渐被采用其实自有其象征意义,它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的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详细解释



  •  词源

    在“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一出生就用上尿不湿的“80年代人”称为“尿不湿一代”。他认为,“尿不湿”一代的特点就是文化消费能力特别强。

    2010年4月28日,张颐武在北京影视发展话题论坛上再次指出:“80后、90后的年轻人,我用两个词来形容他们,难听的:“尿不湿一代”,好听的:“鸟巢一代”,向上飞翔的一代。”

    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1987年以后,在中国一个品牌产品“尿不湿”开始普及,成为众多都市人的育人用品。“尿不湿”属于一次性消费,用完即扔,在孩子使用“尿不湿”的三个小时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是完全放心的。这就使得父母和婴儿的交流减少了,少了长辈的训导和帮助,孩子们的性格自由发展,甚至是“放任自流”。

    “80后”的这些青年作家,他们就是出生在这个“尿不湿”普及的年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时期,所以称之为“尿不湿一代”。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主流“尿不湿”也登上了文化的舞台。

    特点

    一、他们表现自我想象力重于表现社会生活,他们不像我们对社会那么关切,他们关切的是自我的想象力。

    二、自由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什么穿越小说,盗墓小说、玄幻小说,离奇古怪。

    三、也是很可贵的一点,就是关注人类的普遍问题重于关注中国的特殊问题,比如环保、低碳、社会责任等。

    成长

    所谓的“尿不湿一代”的80、90后现在已经开始长大了,他们已经显示了一个物质开始丰裕起来的社会里的新的青少年的趣味。他们现在已经成了文化消费的主力。由于成长在中国可以说最丰裕的时代,没有过去的悲情和重负,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就没有那么多沉重,又有中国近二十年高速经济成长带来的财富的物质基础。

    这些青少年成了中国现代以来最敢于消费的一代。他们的趣味和爱好现在主导了文化消费的走向。他们买书,韩寒和郭敬明就变成图书市场的主导力量;他们玩游戏,陈天桥就成了IT首富;他们崇拜偶像,周杰伦、F4就成了超级明星。

    这种力量的展现使得他们可以在文化的趣味上充分地炫耀自己的高度的丰富性和高度的游戏性。他们一面有生涩的成长的烦恼,一面却也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支配创意性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力量。

    表现

    文学

    “青春化写作”崛起并占据了文学市场的重要位置,引发了文学领域的许多变化:首先是作家‘换代’,原来走红的王朔等人渐趋沉寂,而郭敬明、韩寒、春树等人开始崛起。另外,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宁肯的《蒙面之城》这样的作品和新浪等网站举行的文学大赛都显示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在“尿不湿”一代影响下的文学市场中,“青春化写作”的一朝成名动摇了原有的文学秩序,“文学”的概念和价值判断的标准都面临冲击。

    价值观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唾手可得,反而没有那么珍贵了。一切都“用过即扔”反而让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些恒久的价值和观念。即使这些仍然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却有一种和消费相疏离的意念和想象。

    浅析

    80、90后的华丽转身当时“尿不湿”这种新的产品的使用其实是一个消费社会开始降临的标志。它一面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尿布的烦琐提供了服务;另一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时间,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泄的可能。

    “尿不湿”的逐渐被采用其实自有其象征意义,它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的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曾经“跨掉的一代”突然间就站起来并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曾经难负一根檩条的年轻肩膀突然间就强大到足以扛起国家和民族的栋梁。

    相关介绍

    从9岁的阳阳到20多岁的郭敬明,一代代的年轻作者成批地涌现,成为了文化消费的主力军。读他们的书你可以发现,一方面出现了高度架空性的写作,像奇幻文学、虚构的故事人物和情节,完全创造出了一个与现实不相关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们也经常把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压抑和情绪化的东西表达出来,带着一种嘲讽的口吻去讲述现实中的感受和苦闷,挖苦成年人的世界。

    他们诉说对现实生活和成人世界的种种不满,同时又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这种矛盾很有意思。同样的情况,成年人对他们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把他们看作消费的主力,看到了他们相当大的消费量,希望青年人在消费方面发挥到极至;另一方面就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想让他们将来成为好的劳动力,就要在现在压制他们的消费力量,为了未来更好的消费。

    他们是很善于使用文字的。在这个传媒业发展很强的信息时代,电视、电脑、数码产品都普及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这一代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图像,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文字的接触还是最多的。“80后”的这一代青年善于使用文字,他们文字的敏感性和活力都很强。尤其是现在又广泛推出了博客、MSN、QQ等这些需要把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载体,他们每天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写到博客上,把版式做得很漂亮,无论写得好与坏,几乎天天都和文字联系在一起。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文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片段式的、即兴的、随机的、生活化的、不参与社会问题。他们的文字是自由化的,却有高度的修饰,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梦幻般的纯美文化,有时候会有一种造作的唯美感。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唾手可得,反而没有那么珍贵了。一切都“用过即扔”反而让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些恒久的价值和观念。即使这些仍然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却有一种和消费相疏离的意念和想象。“纯爱”的风起云涌,其实就是“尿不湿一代”需要一些坚固的和不变的东西的强烈的渴望的呈现。他们的欲望满足得太容易,时尚变幻得太迅速,也就没有当年那么值得珍重,反而是纯爱提供了一种不变的东西,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

    最近日本作家片山恭一的小说《在世界的尽头呼唤爱》由翻译家林少华先生译成中文。林先生由于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而大受欢迎。今天的这部小说是极写纯爱的作品。这种纯爱横跨祖孙两代,都是追求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社会环境的爱的极致的展现。这种爱不需要理由、超越了社会的限制,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部作品在日本热销了三百万册。在中国,也开始有了不少读者。而在中国,韩国作家金河仁的作品受到的追捧似乎也说明了这种纯爱类的小说的大行其道。这些作品的重要的追捧者都是青少年读者。歌颂纯爱,其实说明纯爱之难得,越是缺少的东西就越是被渴望的,今天在一个消费社会已经建立,物质的丰裕使得感情的生活越来越被欲望所弥漫的时代,纯爱似乎是难得的奢侈品。于是,纯爱的出现就是今天的必然。

基本含义

  • 指当前年轻一代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总是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 尿不湿是指婴儿用的一种纸尿裤,一代则指某一时代的人群。尿不湿一代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这一代人缺乏自立自强的能力,总是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来解决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缺乏自立能力、总是依赖他人解决问题的年轻人。

故事起源

  • 尿不湿一代这个成语源于网络流行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这个成语的出现是对当代年轻人普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调侃和批评。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尿不湿”和“一代”两个词组成,形象地比喻了缺乏自立能力的年轻一代人。

例句

  • 1. 这个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没有,真是尿不湿一代。2. 尿不湿一代的年轻人很难在社会竞争中立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尿不湿与年轻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年轻人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自立能力的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弟弟总是依赖我妈妈做一切事情,他真是尿不湿一代。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连自己的作业都不会写,真是尿不湿一代。3. 高中生:有些同学大学毕业后还要依赖父母供养,他们真是尿不湿一代。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找工作时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依赖他人的决策,他们真是尿不湿一代。

拆字解意

尿不湿一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