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队
拼音tī duì
注音ㄊㄧ ㄉ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梯队。
[构成]
偏正式:梯(队
英文翻译
1.{军} echelon formation; echelon
详细解释
◎ 梯队 tīduì
(1) [echelon formation]
(2) 作战或行军时,依任务和行动顺序将军队区分成若干部分,由前向后排列成阶梯式的队形。每一部分为一个梯队,如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先头梯队、后续梯队等
(3) 现泛指按行动顺序区分的几个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人员
(1).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贺敬之 《西去列车的窗口》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这个新的战斗组织和方案被上级党委批准后,团又配属特务连作营的第二梯队。”
(2).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解放日报》1984.8.25:“学校规定,凡‘一类课’,要求教学效果好,有讲课梯队。”《文汇报》1985.1.3:“有计划地为高级知识分子配好助手,逐步建立学术梯队。”
基本含义
- 梯队是指军队或团体中按照等级、能力或资历排列的一组人或物。它强调了有序的排列和组织,以及每个人或物在整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详细解释
- 梯队这个成语源自军队中的行列,原指军队中按照等级、能力或资历排列的一组人或物。它强调了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性,每个人或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共同为整体的目标努力。
使用场景
- 梯队常常用于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中各个成员有序排列,各尽所能,协同合作,以达到更大的目标。可以用于描述军队、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形式。
故事起源
- 梯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下》中,原文是:“故君子不重以人之贵贱也,不重以人之多寡也,不重以人之长短也,重以人之有与无也。有梯队而上,无梯队而下。”意思是说,君子不以人的贵贱、多寡、长短来评判,而是以人是否有能力来决定其地位和责任。
成语结构
- 梯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梯队管理非常严格,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发展路径。2. 他们在比赛中像一个默契的梯队一样,紧密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梯队”这个成语与军队行列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支军队按照等级有序排列,每个人都在梯子上,组成一个有力的梯队。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组织、协作、团队等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丰富对梯队的理解,例如“齐心协力”、“一举两得”、“群策群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里的同学们都很团结,像一个梯队一样,大家一起努力学习。2. 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按照梯队的方式组织行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3. 高中生:学校的田径队训练时,每个队员都严格按照梯队的要求进行训练,以保证整个队伍的默契配合。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们需要像一个梯队一样,各尽所能,协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