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陶墟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o

陶墟

拼音táo xū

注音ㄊㄠˊ ㄒㄩ

繁体

基本解释

  • 传说中 舜 烧制陶器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春秋》 昭公 七年, 谢息 纳 季孙 之言,以 孟氏 成邑 与 晋 而迁于 桃 。 杜预 曰:‘ 鲁国 卞县 东南,有 桃虚 ,世谓之曰 陶墟 , 舜 所处也。’”

基本含义

  • 陶墟是指陶器的碎片。引申为残破不全的事物或事物的残余。

详细解释

  • 陶墟是由“陶”和“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陶指陶器,墟指废墟。陶墟原指陶器的碎片,后来引申为残破不全的事物或事物的残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失去了完整性或功能的事物。

使用场景

  • 陶墟常用于描述某物的残缺不全或事物的残余。可以用于形容破损的陶器、残破的建筑物、被废弃的废墟等。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的身体残疾或精神不全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陶墟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意义源远流长。陶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三年》:“狐鸣而乡者惊,曰:‘吉兆也。’逐之,见其尸于陶墟,曰:‘凶兆也。’”这个故事讲述了狐狸在陶墟上叫,引起了人们的惊慌,但最终发现狐狸已经死去,被认为是凶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陶墟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陶器的碎片,后来逐渐引申为其他事物的残破不全。

成语结构

  • 陶墟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陶”和名词“墟”组成,表示陶器的碎片或事物的残破不全。

例句

  • 1. 这个古老的庙宇已经成为一片陶墟,只剩下残破的墙壁。2. 这部电影只是把原著小说的陶墟给拍了出来,完全没有原作的精华。3. 虽然他已经年过古稀,但他的精神状态却一点也不像一个陶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陶墟形象地想象成一个被打碎的陶器,或者一片残破的废墟。通过与实际的陶器或废墟的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陶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废墟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瓦釜雷鸣”、“一瓦千金”等,来拓展对成语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小心把妈妈的花瓶打破了,现在只剩下一些陶墟。2. 初中生:这个废弃的建筑物已经变成了一片陶墟,看起来很破旧。3. 高中生:他的音乐才华在车祸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现在只剩下一片陶墟。

拆字解意

陶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