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骨力在词典中的解释

骨力

拼音gǔ lì

注音ㄍㄨˇ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骨力 gǔlì
    (1) [strength]
    (2) 雄健的书法的笔力
    对联上的几个字写得很有骨力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 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晋书·王献之传》
    (3) 力气
    大无骨力,角翼不颈,则以大而服小。——汉· 王充《论衡·物势》
    (4) [stout] 〈方〉∶硬挺;结实
    这把伞真骨力
    这老头儿八十了,身子骨(gǔ)还挺骨力

详细解释

  • (1).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晋书·王献之传》:“时议者以为 羲之 草隶, 江 左中朝莫有及者, 献之 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魏武 沉深古朴,骨力难侔。”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
    (2).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朱子语类》卷三四:“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亡忧’,是甚么样精神!甚么样骨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司礼 冯公 前辈,有骨力人,留著他多好哩。”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这班孱头,真是没有骨力。”
    (3).指体力。《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服了此药,身中水火不能自鍊,故能骨力坚强,长生不死。”

基本含义

  • 骨子里的力量,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坚强和毅力。

详细解释

  • 骨力是由“骨”和“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骨力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毅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精神力量。

使用场景

  • 骨力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品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业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故事起源

  • 关于“骨力”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的成语之一。

成语结构

  • 骨力的结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骨”和“力”。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轻,但是内心有着骨力,能够承受各种压力。2.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骨力,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骨力”这个成语与“骨头”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的骨头非常坚韧,代表他内心的力量和毅力。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了解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骨力”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超人一样有骨力,能够克服困难。2. 初中生:只有具备骨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3. 高中生:考试前夜,他展现出了骨力,连续学习了整整一晚上。

拆字解意

骨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