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呈纳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éng

呈纳

拼音chéng nà

注音ㄔㄥˊ ㄣ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缴纳。《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王賁 ﹞差使命随路去索讨地图降书,赴司呈纳。” 明 杨继盛 《再上辞帖》:“谨将原礼呈纳,伏乞稽诸理而恕其狂,矜其愚而不録具罪。”

基本含义

  • 指呈送或奉献出来的贡品或礼物。

详细解释

  • 呈纳是由“呈”和“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呈指呈送、奉献,纳指接受、收纳。呈纳原指将祭品或贡品奉献给神佛,后来泛指把贡品或礼物送给上级或长辈。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向上级或长辈献上礼物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呈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向上级或长辈献上礼物或贡品的情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在重要的节日或特殊场合,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生日等,向长辈或上级呈纳贡品或礼物,以表达敬意和祝福。

故事起源

  • 呈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相信神灵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幸福,因此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将贡品或祭品奉献给神灵。后来,这种奉献的行为逐渐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表达敬意和友好的方式。

成语结构

  • 呈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呈”和动宾短语“纳”组成。动词“呈”表示呈送、奉献的行为,动宾短语“纳”表示接受、收纳的动作。

例句

  • 1. 我们在老师生日的时候呈纳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2. 孩子们向爷爷奶奶呈纳了一束鲜花,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呈纳与“呈送”和“纳贡品”等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向长辈或上级呈送礼物的场景,加深对这个成语的印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呈纳相关的成语,如“呈祥”、“呈献”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贡品、礼物和敬意表达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向老师呈纳了一朵小花。2. 小学生:我在老师生日的时候呈纳了一份礼物。3. 初中生:我们向校长呈纳了一幅画作,表示对他的感谢。4. 高中生:他向大学教授呈纳了一篇论文,希望得到指导和建议。

拆字解意

呈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