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阙文在词典中的解释
quēwén

阙文

拼音quē wén

注音ㄑㄩㄝ 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原指有疑暂缺的字。后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写出的文句。《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闕文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闕之,以待知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史之闕文,圣人所慎,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唐 韩愈 《复仇状》:“最宜详於律,而律无其条,非闕文也。盖以为不许復讐,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
    (2).脱漏的字句。 唐 元稹 《独孤朗授尚书都官员外郎制》:“窜定闕文,裁成义类。”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今閲二篇,又无是一句,信有闕文。” 鲁迅 《花边文学·“……”“□□□□”论补》:“‘□□’是国货《穆天子传》上就有这玩意儿,先生教我说:是阙文。”
    (3).犹佚文。 晋 陆机 《文赋》:“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载之遗韵。”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储西国之闕文,採 东京 之逸记。”
    (4).犹省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惟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闕文。”

基本含义

  • 指文章或诗歌中缺少文字,内容不完整。

详细解释

  • 阙文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文章或诗歌中缺少文字,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它通常用来形容写作不周全、遗漏重要内容的情况。

使用场景

  • 阙文常常用于文学批评和写作指导中,用来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情况的不完整或不充分。

故事起源

  • 阙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原文是:“阙文缺书,诏案之。”意为“文书不完整,缺少了某些内容。”

成语结构

  • 阙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阙”和“文”。

例句

  • 1. 他的文章总是阙文不全,缺乏重要的论证和事实支持。2. 这篇小说的结尾阙文了,读者不知道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如何。

记忆技巧

  • 记住阙文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文章或诗歌中的文字缺失了一部分,变得不完整,就是阙文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阙文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文学批评和写作指导知识,了解如何避免阙文的出现,使文章或诗歌内容更加完整和有说服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阙文太多了,老师说我需要多加练习。2. 初中生:这篇小说的结尾阙文,我猜不出主人公最后会怎样。3. 高中生:这篇论文的论证部分阙文太多了,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4. 大学生:他的演讲中有很多阙文,缺乏充分的事实支持。5. 成人:这本小说的情节发展阙文太多,读起来不够流畅。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阙文”。

拆字解意

阙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