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鞬子
拼音tī jiān zǐ
注音ㄊㄧ ㄐㄧㄢ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踢毽子。 清 西厓 《谈徵·事部》:“踢鞬子,《事物原始》: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鞬子。三四成羣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之名色,亦蹴踘之遗事也。”《醒世姻缘传》第七回:“ 晁凤 一直走将走去,恰好撞见 珍哥 ……与 晁住 娘子在院子里踢鞬子顽。”
基本含义
- 指做事情不踏实,不认真,只顾玩乐。
详细解释
- 踢鞬子是指在踢毽子时,踢不到鞬子,导致毽子无法稳定停在脚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情不专心,不认真,只顾玩乐,缺乏责任感和稳定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对待工作或学习不够认真,只顾玩乐,不负责任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踢鞬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游戏。古代的毽子是由鸟羽毛制成,用来踢跳玩耍。而当时的人们在踢毽子时,会在毽子上绑上一个小块布,即鞬子,用来控制毽子的重心,让毽子更容易稳定停在脚上。如果一个人踢毽子时,无法踢到鞬子,就会导致毽子无法稳定停在脚上,从而无法持续进行游戏。因此,踢鞬子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比喻了做事不踏实、不认真,只顾玩乐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整天只知道踢鞬子,根本就不认真学习。2. 这个项目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不能再踢鞬子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踢鞬子的动作形象地联想到某人做事不踏实、不认真,只顾玩乐的行为。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踢毽子时,无法踢到鞬子,毽子不停地摇晃、失去平衡,无法稳定停在脚上,从而形成了对踢鞬子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玩世不恭”、“轻浮无忌”等,它们都形容了人们不认真对待事情,只顾玩乐的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踢鞬子,不认真听讲。2. 初中生:他考试前不好好复习,整天只知道踢鞬子。3. 高中生:他对待学校活动很不认真,总是踢鞬子,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