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汾阳考在词典中的解释
fényángkǎo

汾阳考

拼音fén yáng kǎo

注音ㄈㄣˊ ㄧㄤˊ ㄎ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 汾阳郡王 郭子仪 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 二十四考中书令 ”。

基本含义

  • 指考试时考生对题目的答案思考得很深入和仔细。

详细解释

  • 汾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考指考试。汾阳考这个成语比喻考试时考生对题目的答案思考得很深入和仔细,不敢马虎。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考试时考生思考问题的认真程度。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汾阳有一位考生非常聪明,但在考试时因为过于紧张而答错了一道题。他非常后悔,决定日后再也不能马虎大意。后来,人们用“汾阳考”来形容考生对题目的答案思考得很深入和仔细。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次考试我可是汾阳考,每道题都仔细思考了好几遍。2. 他在考试中总是汾阳考,所以成绩一直很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汾阳考”与“深入思考”联系起来,通过想象考生在汾阳地区认真思考题目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考试相关的成语,如“庖丁解牛”、“胸有成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时也要像汾阳考一样,认真思考每道题目。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够汾阳考,不再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3. 高中生:考试时要汾阳考,才能拿到理想的成绩。4. 大学生:无论考试难易,都要保持汾阳考的态度,不马虎对待。

拆字解意

汾阳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