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赖
拼音pō lài
注音ㄆㄛ ㄌ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泼赖 pōlài
[shamelessly] 凶悍;无赖;耍赖
那孩子泼赖地大哭大闹
详细解释
(1).凶恶,毒辣。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 老徐 却也忒泼赖,这不是説话,这是害人性命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这都是廕庇骄奢泼赖徒,打扮出谎规模。”
(2).无赖之徒。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这泼赖无礼,你那里是駡俺!”
(3).撒泼,耍无赖。 茅盾 《尚未成功》二:“他皱着眉头跑出书房去‘干涉’,那孩子就泼赖地大哭。”
(4).卑微,无用。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平生泼赖曾为盗,一运峥嶸却做官。”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放肆、无礼、不守规矩,不讲道理。
详细解释
- 泼赖是由动词“泼”和形容词“赖”组成的成语,其中,“泼”指的是放肆、无礼,而“赖”指的是不守规矩、不讲道理。泼赖形容一个人言行放肆、不讲理,不顾他人感受。
使用场景
- 泼赖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规矩、无礼、不讲道理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或言辞不得体、无礼冒犯他人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泼赖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从其字面意思推测,泼赖一词可能来源于民间口语。在古代社会,泼赖的行为被视为不守礼仪、不遵守规矩,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表现。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动词“泼”和形容词“赖”组成。
例句
- 1. 他一点礼貌都没有,总是泼赖地对待别人。2. 这个学生很泼赖,老师说什么他都不听。3. 他的行为太泼赖了,完全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泼赖”与“不守规矩、不讲道理”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泼水、泼墨等不礼貌的行为,然后将其与不讲道理的赖字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礼貌、规矩相关的成语,如“有礼貌”、“守规矩”等,以扩展对于社交礼仪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不停地打扰别人,真是太泼赖了。2. 初中生:他对老师说话总是不客气,真是太泼赖了。3. 高中生:他对同学的意见总是不听,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真是太泼赖了。4. 大学生:他在会议上不遵守规矩,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真是太泼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