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遁
拼音wǔ dùn
注音ㄨˇ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遁,逸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基本含义
- 指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五种方法或手段。
详细解释
- 五遁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责任或艰难的选择时,采取的逃避现实的方式。这五种方式包括逃避、推卸、自欺、逃避责任和回避现实。
使用场景
- 五遁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敢面对现实,逃避责任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行为。
故事起源
- 五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孔子说:“君子有三遁:其思不出,其位不达,其言不信。”后来,人们将这三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扩展为五遁。
成语结构
- 五遁由“五”和“遁”两个汉字组成,表示五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例句
- 1. 他总是用五遁来回避自己的责任。2.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完全是五遁的表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五遁的五个字拆分成“五个遁”,并与每个字的发音关联,帮助记忆。另外,可以想象一个人用五种方式逃避现实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三遁”、“四遁”等,了解不同逃避现实的方式。也可以学习与责任、勇敢面对困难相关的成语,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做作业了,可以用五遁吗?2. 初中生:有些同学总是用五遁来逃避考试。3. 高中生:他经常用五遁来推卸班级的责任。4. 大学生:面对困难,不能用五遁来逃避,应该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