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牵制在词典中的解释
qiānzhì

牵制

拼音qiān zhì

注音ㄑㄧㄢ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拖住使不能自由活动(多用于军事)。
    [构成]
    偏正式:牵〔制
    [例句]
    我军用两个团的兵力牵制敌人的右翼。(作谓语)
    [同音]
    愆滞

近义词

  • 管束、拘束、桎梏、约束、束缚、羁绊、束厄

英文翻译

  • 1.pin down; tie up; tie down; check; contain; restrain

详细解释

  • ◎ 牵制 qiānzhì
    (1) [pin,pin down]∶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为敌人重炮轰击所牵制
    (2) [control]∶约束;控制
    无所牵制
    (1).拘泥。《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临机制变,尤非牵制文义者所能为。” 章炳麟 《訄书·学变》:“上视 杨雄 诸家,牵制儒术,奢阔无施,而三子閎达矣。”
    (2).约束;控制。《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 唐 韩愈 《薛公墓志铭》:“部刺史得自为治,无所牵制。”《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操 欲令我远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臣知其牵制官兵前去抵敌,乘虚攻我大营狡谋。”
    (3).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因陈事权不一之弊,虽俱贤人,犹惧牵制其后,一以兵餉事任 左文襄 。”《旧唐书·高适传》:“ 适 练兵於 蜀 ,临 吐蕃 南境以牵制之。” 郑振铎 《桂公塘》十三:“两 淮 的兵力是足以牵制北军的。”

基本含义

  • 用力控制或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动,阻止其发展或扩张。

详细解释

  • 牵制是指通过施加压力或限制来控制或阻止某人或某物的行动,以达到限制其发展或扩张的目的。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或维护平衡。

使用场景

  • 牵制这个成语常用于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形容一方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对方的行动,以保护自身利益或维护平衡。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通过种种方式来控制或限制他人的行动。

故事起源

  •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悼惠王派人去魏国偷取秘密,但被魏国的牵制所阻止。这个故事成为了“牵制”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牵制”组成。

例句

  • 1. 这个国家通过经济制裁来牵制对方的发展。2.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牵制竞争对手的行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牵制”这个词语与用力控制或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动的意思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牵引绳索,用力牵引着对方,阻止其行动,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牵强附会”、“牵肠挂肚”等,以扩大对于“牵制”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绳子牵制住了小猫,不让它跑掉。2. 初中生:他们通过制裁来牵制对方的发展,以保护自己的利益。3. 高中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牵制竞争对手的行动,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