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马拉松
拼音dì yù mǎ lā sō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地狱马拉松 - 简介
摩洛哥沙漠马拉松赛也被人称作是“地狱马拉松”。赛事没有性别限制,参赛选手需要在6天内跑完245公里,在比赛中每人每天都需要负重30公斤前行。2011年4月3日至9日举行。
4月的撒哈拉沙漠温差极大,晚上的气温只有5℃,但白天会飙升到50℃,风沙和太阳让人难以睁眼。烈日和高温让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尽管赛事组织者会在赛道旁设置供水点,但很多选手没能跑到供水点就因为脱水而倒下了。
这还不是最“变态”的,主办方还为参赛者们设定了最低速度22公里/天和最高速度82公里 /天。也就是说,要是你的跑步速度低于或者超过这两个规定值,你的成绩就会被判为无效。著名选手马克·斯蒂尔用了“艰险卓绝,平生未遇,终身难忘”来形容这项比赛。值得一提的是,比赛的报名费高达2200欧元(约合人民币20446元),里面竟包含了选手的遗体遣返费!
另外,和普通马拉松选手的轻装上阵不同,参加沙漠马拉松的选手们还需要身负食物、药品、水等物品上路,平均背包重量必须达到10公斤。在烈日下,这对长途奔跑的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更残酷的是,和所有的沙漠一样,撒哈拉柔软的沙子下暗藏着很多流沙,一不小心,选手们就将折戟于此。
中国选手
2011年该项比赛将迎来首位中国选手———“耐力狂人”陈盆滨!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浙江宁波地区的第56棒火炬手,作为“极限达人”的他在2009年就参加了环勃朗峰106公里耐力赛,同年他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耐力跑挑战赛。他不但在丹麦100英里莫斯岛环跑赛中获得“戈壁长征”总成绩第三名,更因跑步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首个中国人!2011年3月31日,他将启程前往摩洛哥,首次踏上这段“危险征途”。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艰难、困苦的长时间持续的体力或精神劳动。
详细解释
- 地狱马拉松这个成语是由“地狱”和“马拉松”两个词组成的。地狱在这里指的是极其痛苦、艰难的境地,马拉松则代表一项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运动。将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地狱马拉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艰难、困苦的长时间持续的体力或精神劳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其他任务非常艰难、困苦,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项目,或者形容一个人在困难环境下坚持不懈地努力。
故事起源
- 地狱马拉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地狱里有一个叫做“地狱马拉松”的考验,参与者需要在地狱中奔跑一定的距离,才能获得重生的机会。这个考验非常艰苦,需要参与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后来,这个故事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困苦艰难的长时间劳动。
成语结构
- 地狱马拉松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地狱和马拉松。
例句
- 1. 这个项目真是地狱马拉松,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2. 考试前的复习就像是一场地狱马拉松,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地狱和马拉松两个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参加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马拉松比赛,跑的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和困苦,这就是地狱马拉松。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马拉松的知识,包括其起源、历史和相关的故事。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困苦、艰难的成语,如“力不从心”、“九死一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做完这个数学作业就像是一场地狱马拉松。2. 初中生:学习英语语法真是一场地狱马拉松,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3. 高中生:高考前的备考就像是一场地狱马拉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像是一场地狱马拉松,需要持续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完成。5. 成年人:工作中的加班和压力让我感觉像是在参加一场地狱马拉松,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