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狞鳞在词典中的解释
nínglín

狞鳞

拼音níng lín

注音ㄋㄧㄥˊ ㄌ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恶鱼。 唐 孟郊 《峡哀》诗之八:“仄田无异稼,毒水多狞鳞。”

基本含义

  • 形容凶恶狰狞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狞鳞一词来源于《庄子·秋水》:“秋水为狞鳞,既成鳞,乃化为鸟。”形容秋水中的倒影像凶狠的鳞片,但一旦成鳞,就会化为鸟飞走。这个成语比喻凶恶的外表实际上并不可怕,往往只是一时的现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凶恶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面容、动物的外貌或行为等。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的故事。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脸上挂着狞鳞之色,让人不寒而栗。2. 那只狼狈逃窜的狼,狞鳞外露,令人胆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狞鳞形容为凶恶的鱼鳞,然后想象它们化作了鸟飞走,表示外表凶恶实际上并不可怕。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庄子的作品,深入理解狞鳞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山上的老虎长着狞鳞,但是它们并不会伤害人类。初中生:他的眼神狞鳞毕露,让人感到非常恐惧。高中生:这个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狞鳞外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拆字解意

狞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