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雠虏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óu

雠虏

拼音chóu lǔ

注音ㄔㄡˊ ㄌ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被俘的敌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朕拔卿於讎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諫。”
    (2).敌寇。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内可以安国家,外可以灭讎虏。”

基本含义

  • 指争斗争夺、互相攻击的双方均不得好结果。

详细解释

  • 雠虏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雠”和“虏”两个字组成。雠指争斗、争夺,虏指被俘虏。雠虏表示双方互相攻击、争斗,最终双方均不得好结果。

使用场景

  • 雠虏常用于形容两个对立的势力、团体或个人之间的争斗、争夺,双方最终都无法获得胜利或好结果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两个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雠虏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管仲与齐国的宰相晏婴相互攻击,最终双方都没有得到好结果,被称为“雠虏”。这个故事成为了雠虏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雠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形容词性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这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如此激烈,最终变成了一场雠虏之战。2. 在政治斗争中,双方往往陷入雠虏的局面,最终都无法得到好结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雠虏”与“互相攻击、争斗”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两个人互相拼搏、斗争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雠虏相关的成语,如“雠伏”、“雠树”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蚂蚁为了争夺食物,互相攻击,最后都没有得到好结果,真是一场雠虏之战。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双方都在互相攻击,最终都变成了一场雠虏。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各个派别都在争斗,最终陷入了一场雠虏的局面,没有人能够取得胜利。

拆字解意

雠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