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耳代目
拼音yǐ ěr dài m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ǐ ěr dài mù ㄧˇ ㄦˇ ㄉㄞˋ ㄇㄨˋ
以耳代目
(1).盲人目不能视,凭听觉来了解外界事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具白请教之意。僧(瞽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 王 请以耳代目。”
(2).犹言以耳为目。 清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人盛称扬 韩愈 矣,其文章道谊,莫或訾议。以耳代目之説,固结於人心,师表神明之弗暇,况从而指斥乎?我则未敢过信也。” 臧克家 《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基本含义
- 用耳朵代替眼睛,形容听觉代替视觉。
详细解释
- 以耳代目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无法看见事物,而只能凭借听觉来判断和了解。这个成语强调了视觉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听觉能够起到替代的作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看不到事物,只能通过听觉来了解和判断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在没有眼睛的情况下依靠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故事起源
- 《韩非子·五蠹》中有一则故事,说楚国有个聋哑人,他父亲送了一匹好马给他。有人问他马的颜色是什么,他用手比划表示自己看不见,只能用耳朵来判断,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让别人拍马的蹄子,通过听声音来判断马的颜色。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以耳代目的含义。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以“以...代...”的形式表达。
例句
- 1. 在黑暗中,我们只能以耳代目,依靠听觉来判断方向。2. 他虽然失明了,但以耳代目,通过听声音来识别人。3. 虽然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通过他的语气变化,我以耳代目地感受到了他的情绪。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以耳代目”与听觉和视觉相对应,想象一个人用手捂住眼睛,只能通过耳朵来判断事物。也可以将其与故事起源中的聋哑人的情景联系起来,形象化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以目代耳”、“目不识丁”等,进一步拓展对于视觉和听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无法看到黑板的情况下,我只能以耳代目,仔细听老师的讲解。2. 初中生:比赛的时候,我看不见球,只能以耳代目,通过听球的声音来判断球的位置。3. 高中生:在研究生物实验的时候,我以耳代目,通过听细胞的声音来了解它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