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雕塑
拼音shǎn diàn diāo sù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闪电雕塑是美国雕刻家利用粒子加速器撞击有机玻璃板,将闪电瞬间凝固,制成形态各异的雕塑。
详细解释
简介
捕捉闪电
闪电,华丽、耀眼却转瞬即逝。2010年,62岁的美国雕刻家波特·海克曼用一台500万伏的粒子加速器撞击有机玻璃板,将闪电瞬间凝固,制成形态各异的 “闪电雕塑”。海克曼不满足于普通的闪电造型,因此,他请物理学家托德·约翰逊帮忙,试图捕捉到更夺目的造型。于是,我们看到了星星、蝴蝶、橡树甚至太极图案的“闪电”。这套作品在网上有售,价格在17英镑至299英镑之间。
原理
闪电雕塑
至于其中的科学原理,海克曼解释说,“当粒子加速器将大量电子注入到有机玻璃板后,玻璃板内聚集了大量的电能(约100万到250万伏特)”。而在这之前,海克曼在有机玻璃板内雕刻一条很狭窄的路径,使大量电子突然间涌入“捷径”———和闪电释放电子的原理相同,只不过,这是一场在有机玻璃板内的“迷你闪电风暴”。闪电风暴带来的密集热量形成的形状永久性留在了玻璃板上。
溯源
早在1777年,德国物理学家利希滕贝格首创了这种自制闪电奇观,这种图案也被命名为“利希滕贝格图样”,指量电子在绝缘材料边缘或内部集中释放所产生的图案,最原始的“利希滕贝格图样”是实验室里绝缘板上的灰尘带电而形成的二维图像。
基本含义
- 形容速度极快、动作矫捷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比喻行动迅速、敏捷,像闪电一样迅速完成。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迅速、灵活,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项目或计划的进展迅速。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广东地区的民间故事。相传有一位叫李闪电的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都非常精美,而且制作速度惊人,所以人们就用“闪电雕塑”来形容行动迅速、敏捷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反应像闪电雕塑一样迅速。2. 她的思维敏捷,像闪电雕塑一样快速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闪电雕塑”与速度极快的动作或事物联系起来,例如闪电、快速奔跑的动物等,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速度或敏捷相关的成语,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如风”等,以扩展词汇量,并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反应像闪电雕塑一样迅速,迅速拿起了掉在地上的书。2. 初中生:她的速度非常快,像闪电雕塑一样迅速完成了作业。3. 高中生:他的动作矫捷,像闪电雕塑一样迅速完成了比赛中的各项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