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师法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ī

师法

拼音shī fǎ

注音ㄕㄧ ㄈ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师法 shīfǎ
    (1) [imitate]∶在学问和技艺上效法
    言禹功甚当,可师法。——《书·皋陶谟》注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
    值得师法的地方颇多
    (2) [knowledge or technique handed down by one's master]∶师傅传授的学问和技术
    不失师法

近义词

  • 效法、模仿、仿照

英文翻译

  • 1.(效法) model oneself after (a great master); imitate

详细解释

  • (1).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术。《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器用》:“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輒改。”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师之所传,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 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做木匠的人,单有锯凿钻刨,没有规矩师法,决不能造成木器。”
    (2).效法,学习。《书·益稷》“师汝昌言” 孔 传:“言 禹 功甚当,可师法。”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诸色人中,有……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德业文章,皆可师法。”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古今君子,每以禽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

基本含义

  • 学习模仿前辈或大师的学问、技艺或思想。

详细解释

  • 师法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师”和“法”两个字组成。师指的是老师、前辈或大师,法指的是法则、规律或方法。师法的含义是学习并模仿前辈或大师的学问、技艺或思想,以便获得更高的修养和成就。

使用场景

  • 师法常用于描述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在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中。它强调了学习者应该虚心向前辈或大师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故事起源

  • 师法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故事中,孟子谈到了一个叫公孙丑的人,他学习音乐时,总是模仿前辈的演奏风格。孟子对公孙丑的学习态度非常赞赏,并用师法这个成语来描述他的学习方式。

成语结构

  • 师法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师”和动词宾语“法”组成。

例句

  • 1. 他在学习画画时,总是师法大师的作品。2. 这位年轻的作家师法古代文学巨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师法这个成语:1. 将“师”字和“法”字分开记忆,想象一个老师在传授法则或方法。2. 将师法与学习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一个学生在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情景。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成语,例如“循规蹈矩”、“勤能补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师法优秀的同学,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经常师法名家的文章,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会师法优秀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备考经验。4. 大学生: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我要师法音乐大师的演奏风格,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