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那
拼音zhāi nà
注音ㄓㄞ ㄣ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调拨。 宋 李纲 《条具防冬利害事件札子》:“君父洞照几微,审量事势,摘那兵将,假以权宜,使得竭犬马之力,图尺寸之补。” 宋 岳飞 《申省措置襄汉乞兵状》:“此五项止是二万人……餘乞朝廷摘那,以足六万之数,速赐遣发前来,布列诸郡。”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并於防 江 效用内摘那千人,各堡二千五百人……相共守把。”
基本含义
- 指摘取、剥夺别人的东西。
详细解释
- 摘那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摘取和那个。摘取指的是采摘、拿取的意思,那个指的是某个东西。摘那的含义是指摘取、剥夺别人的东西,通常是指非法占有或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摘那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指责那些不义之人,表示对他们不正当行为的不满和谴责。可以用来描述偷盗、抢劫、侵占等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非法占有他人权益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摘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偷,他经常偷窃别人的财物。有一天,他偷了一个人的东西后,被人抓住了。被抓住的小偷装作无辜,说自己只是摘取了那个东西,没有偷窃。于是,人们就用“摘那”来形容偷窃行为。
成语结构
- 摘那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摘那了别人的手机,被警察逮捕了。2. 这个公司的老板经常摘那员工的劳动成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摘那”与偷窃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可以想象一个小偷正在摘取别人的财物,然后被抓住的场景,以此来记忆“摘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偷窃、侵占相关的成语,如“窃据要津”、“剽窃”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摘那了我的铅笔,我生气地告诉老师。2. 初中生:他摘那了我的作业,我感到非常愤怒。3. 高中生:他摘那了我的考试答案,我觉得他很不诚实。4. 大学生:他摘那了我的创意,我觉得他没有道德。5. 成年人:他摘那了我的发明专利,我打算起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