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啐
拼音duō cuì
注音ㄉㄨㄛ ㄘ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呵斥。《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汉 赵岐 注:“嘑尔犹呼尔,咄啐之貌。”
(2).犹咄嗟。形容迅速。 明 袁宏道 《寿洪太母七十序》:“母倾筐倒橐,咄啐治办。”参见“ 咄嗟 ”。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或表达意见直截了当、毫不客气。
详细解释
- 咄啐一词源于古代北方方言,意为“嘴唇碰触发出声音”。在现代汉语中,咄啐用来形容说话或表达意见直截了当、毫不客气,常常带有一定的冲突或争论的意味。
使用场景
- 咄啐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批评,不拐弯抹角,毫不客气。例如在讨论问题、辩论或争论时,当一个人直接说出真实的观点或批评他人时,可以使用咄啐来形容。
故事起源
- 关于咄啐成语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发音都非常形象,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成语结构
- 咄啐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咄”和“啐”都是动词。在使用时,两个字一般都连读,没有停顿。
例句
- 1. 他对这个提议咄啐地表示了不同意见。2. 她咄啐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让他感到有些尴尬。
记忆技巧
- 记忆咄啐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其与直接、毫不客气的表达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直接把嘴唇碰在一起发出声音,表示他直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直接表达意见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有口难言”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咄啐地告诉老师,我的作业被同学偷看了。2. 初中生:他咄啐地批评了我们班的不负责任的行为。3. 高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咄啐地给出了我的意见。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我咄啐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得到了评委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