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滓
拼音qǔ zǐ
注音ㄑㄩˇ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酒糟。 三国 魏 曹操 《奏上九酝酒法》:“漉去麴滓。”
基本含义
- 指人品恶劣、品行败坏的人。
详细解释
- 曲滓一词由“曲”和“滓”两个字组成。“曲”表示扭曲、歪曲,喻指人的品行不正直、不正派。“滓”表示下贱、卑劣的人,喻指品行恶劣、劣等的人。因此,“曲滓”一词指代人品恶劣、品行败坏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某人的品行极差,道德败坏,无法与之交往。
故事起源
- 关于“曲滓”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词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曾有一句描述项羽的话:“曲滓之人,岂足与谋?”这句话意味着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无法与项羽共同策划大事。从此,这个词语开始被用来形容品行不端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个曲滓,不值得与他交往。2. 她的品行如此曲滓,我们应该远离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曲滓”理解为“人品恶劣、品行败坏”的意思,同时注意到“曲滓”两个字的发音,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品行有关的成语,如“败类”、“败坏”等,以丰富对于品行描述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曲滓,老师说我们不能和他玩。2. 初中生:班上有个曲滓,他经常偷别人的东西。3. 高中生:那个学生的品行真是曲滓,连老师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