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使君在词典中的解释
shǐjūn

使君

拼音shǐ jūn

注音ㄕㄧˇ ㄐㄩㄣ

繁体

基本解释

  • ◎ 使君 shǐjūn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详细解释

  •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宫。《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诗:“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基本含义

  • 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详细解释

  • 使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使”指派遣,任命;“君”指高级官员或人才。使君的基本含义是指能够被派遣或任命的官员或人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具备被派遣或任命的资质和才能。

使用场景

  • 使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被派遣或任命的能力和素质。它常常用于描述某个人在职场或政治领域中被任命担任重要职务的情况。例如,可以说某位年轻的政治家被任命为部长,他具备了使君的资质和才能。

故事起源

  • 使君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君主会派遣官员去各地任职,这些官员被称为使君。使君的选拔和任命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代表了君主的权威和决策能力。因此,使君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具备被派遣或任命的资质和才能的人。

成语结构

  • 使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使”和“君”分别表示派遣和高级官员或人才。

例句

  • 1. 他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了公司的使君。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被派往国外进行研究,他是一个真正的使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使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君主派遣一个官员去各地任职的场景,这个官员具备使君的资质和才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使君相关的成语,例如“使节”、“君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把我选为班级的使君,让我负责组织活动。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表现出色,被评为了学生使君。3. 高中生:她的领导能力很强,被任命为学生会使君。4. 大学生:他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被公司任命为实习生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