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断
拼音mǐn duàn
注音ㄇㄧㄣˇ ㄉ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敏捷果断。 明 徐渭 《陶宅战归序》:“其为政慈爱敏断,临财一毫无苟取。” 李大钊 《此日》:“即以此未来之一年,为吾国民歷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判断力敏锐。
详细解释
- 敏断是由“敏”和“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敏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断指判断力敏锐,能够迅速做出决断。敏断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判断力敏锐,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使用场景
- 敏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的能力。可以用于赞扬一个人的智慧和决断力,也可以用于自我鼓励和激励。
故事起源
- 敏断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夫子之言忍,而敏于断。”这句话形容孔子的言辞虽然谦和温和,但在决断问题时非常敏锐和果断。
成语结构
- 敏断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紧急情况下展现出了敏断的决策能力。2. 这个领导的敏断能力让团队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敏断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思维像闪电一样敏捷,判断力像刀锋一样敏锐,能够迅速做出决断。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敏捷思维、决策能力相关的成语,如“机智过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做数学题时思维敏捷,能够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初中生:这个学生在班级组织活动时表现出了敏断的决策能力。高中生:他在参加辩论比赛时展现出了敏断的辩证思维和判断力。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他展现出了敏断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事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