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女
拼音nì nǚ
注音ㄋㄧˋ ㄋ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1).迎女。(1)迎娶女子。《春秋·隐公二年》:“九月, 纪 裂繻 来逆女。”《隋书·长孙晟传》:“十七年, 染干 遣五百骑随 晟 来逆女,以宗女封 安义公主 以妻之。”(2)迎接女儿归宁。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邹县之岁时》:“二月二日……炊糕逆女,女辍针工为舁戏。”
(2).指忤逆不孝的女儿。蒲仙剧《父子恨》第四场:“今天子恭行孝治,忤逆为诸罪之首,你父兄不能伸教诲,有此逆女。”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我 卓 门不幸,生下这种逆女。”
基本含义
- 指女子背离妇德,行为不端或不合礼仪。
详细解释
- 逆女是由“逆”和“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逆”表示背离、违背,而“女”则指女性。逆女这个成语形容女子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不合乎礼仪。
使用场景
- 逆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女性的不端行为,如言语粗鲁、行为放荡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合、教育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
故事起源
- 关于逆女的故事来源较少,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描写女性逆行的情节。这个成语主要通过对女性的道德规范进行警示和教育。
成语结构
- 逆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她的言辞粗鲁,举止放荡,真是一个逆女。2. 这个女孩不懂礼仪,行为举止总是逆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逆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女子在逆行,违背了道德规范和礼仪,从而形成对逆女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女性相关的成语,如“贞女”、“闺女”等,可以帮助扩展对女性在中国文化中的不同形象和角色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总是不守规矩,老师说她是一个逆女。2. 初中生:她经常迟到早退,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一个逆女。3. 高中生:她的言行举止不符合社交礼仪,被大家称为逆女。4. 大学生:她的行为放荡不羁,被认为是一个逆女。5. 成年人:她不尊重他人,总是说粗鲁的话,真是个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