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隙
拼音hóng xì
注音ㄏㄨㄥˊ ㄒ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 鸿隙陂 。《汉书·翟方进传》:“ 汝南 旧有 鸿隙 大陂,郡以为饶。” 颜师古 注:“ 鸿隙 ,陂名,藉其溉灌及鱼鳖萑蒲之利,以多财用。” 唐 无名氏 《对为人兴利判》:“昔 邓晨 开梦,理 鸿隙 而涤源; 何敞 效能,流 鮦阳 而刻石。” 明 汤显祖 《金堤赋》:“貲 寧成 之陂田兮,復 汝南 之 鸿隙 。” 清 全祖望 《煨芋分韵》:“上之应昴星,下或謡 鸿隙 。”参见“ 鸿隙陂 ”。
基本含义
- 指大雁飞行时形成的一字排开的队形,比喻人或事物之间的间隔。
详细解释
- 鸿隙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鸿指大雁,隙指间隔。形容大雁飞行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排列,也比喻人或事物之间的间隔。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雁飞行时的有序队形,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使用鸿隙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或距离。它可以用于形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也可以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间隔或差距。
故事起源
- 鸿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一章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分别在两座山之间放风筝。由于风的力量不同,一个人的风筝飞得很高,另一个人的风筝却飞得很低。他们之间的间隔就像大雁飞行时形成的有序队形,所以形成了“鸿隙”的说法。
成语结构
- 鸿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例句
- 1. 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鸿隙,彼此并不熟悉。2. 他们俩的观点差异太大,中间存在着鸿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大雁飞行时的有序队形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形飞行,保持一定的间隔,就像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距离感有关的成语,如“冷漠”、“疏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操场上排成一队,保持鸿隙,不乱跑。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之间要保持鸿隙,不要互相干扰学习。3. 高中生:在班级里,有些同学之间存在鸿隙,不太愿意交流。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与同学们建立联系,打破鸿隙。5. 成年人: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要保持适当的鸿隙,既不过于疏离,也不过于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