窳民
拼音yǔ mín
注音ㄧㄩˇ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惰民。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夫 淮 南窳民贫乡也,繇使 长安 者,自悉以补,行中道而衣、行胜已羸弊矣,强提荷弊衣而至。”
基本含义
- 窳民指的是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人。
详细解释
- 窳民是由“窳”和“民”两个字组成。窳有败坏、颓废的意思,民表示人民。窳民指的是那些品行败坏、道德沦丧的人。
使用场景
- 窳民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人不正、品行不端的人。可以用于评价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也可用来形容某些个体的品德败坏。
故事起源
- 窳民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窳民不足与谋,窳民不足以为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品行恶劣的人不值得与之共同谋划,也不值得与之结交。
成语结构
- 窳民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窳”表示品行败坏,名词“民”表示人民。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十分窳民,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没有好的声誉。2. 这个社会上的窳民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变这种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窳民”与“品行败坏”、“道德沦丧”等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窳民相关的成语,如窳行、窳态等,以扩展对负面行为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窳民,经常欺负同学。2. 初中生:那个学生成绩差、品行不端,真是个窳民。3. 高中生:我们班上有些窳民,经常迟到早退,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4. 大学生:那些窳民在校园里散播谣言,破坏了大家的学术环境。5. 成年人:社会上有些窳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损害了公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