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罽
拼音tí jì
注音ㄊㄧ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赤黄色的毛织品。指华贵的服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虽制控坚严,而金玉满室,土木緹罽,不可胜云。”
基本含义
- 形容美好而宽广的景色。
详细解释
- 缇罽是古代的一种华美的马鞍,因其色彩斑斓、织工精细而被用来比喻美好而宽广的景色。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山水风景的壮丽、美丽。
使用场景
- 缇罽常用于描述山水风景的壮丽和美丽,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各种美好的景色。比如在旅游、摄影、文学作品中,可以使用缇罽来形容优美的风景。
故事起源
- 缇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绸缪》中,原文是“缇罽黄鸟,载舞载笑”,意思是缇罽上的黄鸟载歌载舞,欢笑不止。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美好而宽广的景色。
成语结构
- 缇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补语修饰名词。
例句
- 1. 这座山上的风景真是缇罽,美得让人陶醉。2. 深秋的湖面上,阳光映照下的红叶美景简直就是一幅缇罽的画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缇罽的华美马鞍和美丽的景色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缇罽想象成一座华丽的山峰,峰顶上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缇罽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古代的马鞍制作工艺、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描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缇罽起来了。2. 初中生:我在山顶俯瞰整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夜景真是缇罽。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日出日落都是缇罽,让人心旷神怡。4. 大学生:我曾在国外旅行,那里的自然风光真是缇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