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梆子头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ngzitóu

梆子头

拼音bāng zi tóu

注音ㄅㄤ ㄗㄧ ㄊ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三者不能鬭而能声,摈於养者。”

基本含义

  • 指人头硬、不易改变主意的性格特点。

详细解释

  • 成语“梆子头”源于京剧中的一个角色形象,他头顶戴着硬帽,意味着他的头很硬,不容易改变主意。因此,梆子头成为形容人性格顽固、不易妥协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固执、顽固不化的人或态度。

故事起源

  • 梆子头最早出现在京剧《梆子》中,该剧是清朝时期的一部传统京剧作品。剧中的梆子头是一个顽固而坚定的角色,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梆子头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梆子”和“头”。

例句

  • 1. 他真是个梆子头,从不听别人的劝告。2. 这个人的脾气太梆子头了,根本不肯退一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京剧中梆子头戴着硬帽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成语与固执不变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京剧和其中角色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梆子头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梆子头,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他的性格像个梆子头,从不肯妥协。3. 高中生:他的决定一向很梆子头,不容易改变。

拆字解意

梆子头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