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雪山一支蒿在词典中的解释
xuěshānzhīháo

雪山一支蒿

拼音xuě shān yī zhī há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女子服“雪山一支蒿”直播自杀 网友彻夜救援

    雪山一支蒿-简介

    雪山一支蒿(hāo),藏名为:朋阿那布罗玛查瓦。主要成份为乌头碱。过量服剧毒,中药方用绿豆和金银花解毒。

    《西藏常用中草药》记载为藏药。

    雪山一支蒿-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

    雪山一支蒿-植物形态

    工布乌头,多年生草本,高约90厘米。块根倒圆锥形。茎有贴伏的短柔毛。叶互生,有柄,掌状分裂,裂片近羽状浅裂,或有粗齿,上面绿色,有少数短毛,下面淡绿色,近无毛。总状花序长,有多数花;小苞片2,近线形,生花梗中部以上;萼片5,花瓣状,黄绿色,上面一瓣呈盔形。

    生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

    雪山一支蒿-主要成份

    乌头碱:英文名 Aconitine

    别名:附子精

    分子式:C34H47NO11

    分子量:645.74

    CAS 登录号:302-27-2

    EINECS 登录号:206-121-7

    一种二萜生物碱。存在于乌头属欧乌头、川乌、北草乌和华乌头等多种植物中。 无色透明晶体熔点204℃,比旋光度+19°(氯仿)。溶于氯仿、苯、乙醇等。乌头碱为酯类化合物,易水解失去一分子乙酸,毒性即降低,进一步水解除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乌头胺,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

    中药附子(乌头的侧根)经过炮制能降低毒性,可能与乌头碱被水解后毒性降低的性质有关。乌头碱对各种神经痛和痛风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太大,早已不作临床用药。中医和民间广泛用各种草乌来散热止痛,治疗风湿顽痹,由于草乌中多含有乌头碱,使用时必须注意。乌头碱中毒剂量(口服)0.2毫克,致死量2.5毫克。

    中医用绿豆或金银花解毒。

    雪山一支蒿-中药制法

    采集

    9~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

    取雪山一枝蒿用凉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泡至口尝无麻辣感,取出,再用甘草、黑豆煎汤共煮,至内无白心为度,取出晒干。

    雪山一支蒿-性味

    性温,味苦麻,有大毒。

    雪山一支蒿-功用主治

    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①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牙痛:雪山一支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

    ②治跌打损伤,毒蛇、毒虫咬伤:雪山一支蒿五钱。泡酒一斤,泡十天后,外搽(严禁内服)。

    雪山一支蒿-网友自杀事件

    梗概

    2010年1月27日凌晨1时,天涯网友“也曾走过”在论坛发表了一篇直播自杀帖,引起了一场全国网友的爱心大救援。大量网友彻夜不眠跟帖围观,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劝导发帖者不要轻生,另一方面连同版主迅速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最终找到发帖者,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自杀直播

    “难受很久了,大概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27日凌晨1点11分,一位ID为“也曾走过”的网友以《雪山一支蒿———毒性自我检测记录文档》为题发帖,称自己因一些陈年旧事,走不出来,失去了动力,遂找出一种名为“雪山一支蒿”(主要成份乌头碱,剧毒,过量服食可致命)的毒药,一小口一小口得就着可乐来吃。

    网友爱心接力守候

    在直播过程中,便有网友跟帖劝慰“也曾走过”,提醒她想想家人、快拨打120、举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幸事件,“也许今天生活无趣,但明天早上醒来就可能会有转机”,甚至有网友公布自己的QQ号码,希望“楼主别傻了,我陪你聊聊。” “也曾走过”下线之后,网友急得团团转,埋怨自杀者太傻。此时,网友“LOLI爱装御姐”提议马上找值班网管查IP报警,引起新一轮爱心大接力。

    在网友与版主的努力下,3点10分,发帖者IP找到,地址显示为四川省雅安市。

    记者27日18时15分向雅安市公安局证实,27日凌晨3点多确实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人服毒自杀,但警方及时赶到将服毒女孩送进了医院,目前已脱离危险。“具体消息等明日调查完毕之后向网友公布。”

    据了解,凌晨1点11分,楼主通过ADSL分配的IP地址61.188.171.4上网发帖,并服药轻生;凌晨4点左右,楼主被人发现,并送到了医院。值得庆幸的是,因毒药搁置太久药效大减,女子目前的情况较为乐观。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极其稀少或者难以寻找

详细解释

  • 雪山一支蒿,是指在雪山中只有一株蒿草,蒿草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而雪山则是一个寒冷、高海拔的环境。因此,成语“雪山一支蒿”形容事物极其稀少或者难以寻找。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非常少见或者难以找到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珍稀动物、独一无二的事物或者非常稀缺的资源等等。

故事起源

  •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朝时期,匈奴人向汉朝进贡,献上了一株雪山中的蒿草。这株蒿草非常稀少,因此被当时的人们广泛传颂,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雪山一支蒿是一个主谓宾的结构,其中“雪山”是形容词短语作为主语,表示非常稀少的事物;“一支蒿”是名词短语作为宾语,表示那个稀少的事物。

例句

  • 1. 这个宝藏就像雪山一支蒿,几乎没有人能够找到。2. 这种珍稀动物就像雪山一支蒿,很难在野外看到。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座雪山上只有一株蒿草,非常稀少和难以寻找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知识,探索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宝藏就像雪山一支蒿,很难找到。2. 初中生:这种珍稀动物就像雪山一支蒿,不容易在野外看到。3. 高中生:这个机会就像雪山一支蒿,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4. 大学生:这个创意就像雪山一支蒿,非常独特和稀缺。

拆字解意

雪山一支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