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拼音yí hé yuán
注音ㄧˊ ㄏㄜˊ ㄧ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颐和园 Yíhéyuán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在北京西郊,当时是慈禧太后的行宫
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 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文翻译
1.the Summer Palace
详细解释
中国 名园之一。在 北京 西郊, 金 贞元 元年(1153年) 完颜亮 设为行宫。 明 时皇室改建为 好山园 。 清 乾隆 时又改建,名 清漪园 ,1860年被 英 法 联军所毁。1888年 慈禧太后 移用海军经费重建,始改今名。1900年被八国联军破坏。1903年修复。面积约290公顷。以 万寿山 为中心,前山有长廊、 排云殿 、 佛香阁 、 智慧海 等著名建筑;面临 昆明湖 ,点缀 清晏舫 (石舫)、 知春亭 、 十七孔桥 和 凤凰墩 等。后山苍林修竹,景色幽静,有 谐趣园 等建筑。西有桃柳夹道的长堤。园外借用 西山 、 玉泉山 之景,景物曲折多变,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为 北京 著名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含义
- 颐和园是指一个人在安宁、舒适的环境中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详细解释
- 颐和园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北京市的颐和园,是一座以宫殿、湖泊和园林为主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颐和园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生活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使用场景
- 颐和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宜人、和谐,生活幸福美满,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境宁静、舒适。
故事起源
- 颐和园最初是清朝乾隆皇帝为母亲寿辰而修建的,被称为“万寿山房”。后来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成语的起源和这个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和谐氛围有关。
成语结构
- 颐和园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颐”、“和”和“园”。
例句
- 1. 他的家庭生活简直就像是颐和园,每天都过得幸福美满。2. 这个小村庄环境优美,宛如一座颐和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颐和园”这个成语与北京的颐和园景区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颐和园里散步、欣赏美景,感受到宁静、舒适的氛围,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这个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可以深入研究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家的花园就像是颐和园,有很多漂亮的花草。2.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住在一个像颐和园一样的地方,过上幸福的生活。3. 初中生:我喜欢静静地坐在湖边,感受颐和园的宁静和美丽。
4. 高中生
- 颐和园这个成语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皇家的奢华生活和园林建筑的美丽景色。
5. 大学生
- 颐和园这个成语让我思考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环境舒适的向往。